传奇文化传媒

喜忧参半的智能机器人写作——孙瑞祥教授在第九届多伦多华人作家节上的演讲

喜忧参半的智能机器人写作

                         ——孙瑞祥教授在第九届多伦多华人作家节上的演讲

【题记】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第九届多伦多华人作家节在加拿大万锦市举行。本届作家节由加拿大多元文化民间艺术协会、加中影视文化艺术协会、星尚模特文艺学院、双快中文学校共同主办。作家节创办人、知名作家陈萍女士热情邀请孙瑞祥教授出席并发表演讲。孙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喜忧参半的智能机器人写作”,围绕刚刚兴起的ChatGPT写作交流了使用心得和看法。

演讲提纲如下:            

各位朋友好。首先庆祝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和第九届多伦多华人作家节开幕。我的演讲题目是:“喜忧参半的智能机器人写作”,围绕刚刚兴起的ChatGPT写作和大家分享我的使用心得和看法。

先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2025年。孤独写手西奥多自从和妻子分手后,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偶然机会接触到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它的化身名叫萨曼莎,拥有迷人的声线,既风趣幽默又善解人意,能够通过和人类对话,不断丰富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她学习和进化的速度让西奥多非常惊讶,很快两人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人机友谊最终发展成为一段不被理解的奇异爱情。”

上述桥段引自2013年的科幻爱情电影《她》,讲述的是一个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故事。影片中的人工智能不仅能与人类自由交谈,还具有自我意识。有谁能料到,十年后的今天ChatGPT横空出世,科幻的亦真亦假似乎就发生在了眼前。

另一个故事与我个人有关,是一个ChatGPT写作应用案例。前不久,击剑世界冠军栾菊杰女士应邀从埃德蒙顿来到多伦多参加首届多伦多击剑嘉年华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位传奇人物面对面,不仅做了专访还获得了她的赠剑。ChatGPT研究者、好友张志立先生得知此事欣然做诗一首,并请ChatGPT做了两次中文评论和一次英文评论,原文如下:

张志立:祝贺孙老师与其偶像相遇

四十年前君偶像,今逢相坐来谈访。人生好似一场戏,加国忽能两欢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请分析评论这首诗。

ChatGPT(之一):这首七言绝句诗描述了作者为孙老师祝贺其与自己的偶像相遇的场景。四十年前,孙老师的偶像可能只是他的心中憧憬和追求,如今却有幸与其坐在一起交流。诗句“人生好似一场戏”意味着人生如同一场戏剧,人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历经起起伏伏。但是在这一刻,孙老师和他的偶像都能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忘却人生的起起落落,欢唱在一起。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祝福之情,,诗句中的“君“和”偶像“以及”加国“都给诗篇增添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感动。

ChatGPT(之二):这首七言绝句诗表达了对孙老师与其偶像相遇的祝贺和喜悦之情。首句“四十年前君偶像”暗示了此次相遇具有特殊意义,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憧憬和追求的终极实现。第二句“今逢相坐来谈访”则表达了当下相遇的喜悦和感慨。第三句“人生好似一场戏”通过比喻表达了生命短暂,一切皆是过眼云烟的感慨。最后一句 “加国忽能两欢唱”则突出了此次相遇在加拿大这个特殊背景下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两位相遇者的祝愿和祝福。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瞬息万变和转瞬即逝的无常,以及两位相遇者在这片瞬息万 变的世界中珍贵而难得的相遇。

ChatGPT(之三):This is a poem that celebrates the meeting between Sun, the teacher, and their idol after 40 years. The first line, “+”, can be translated as “40 years ago, you were my idol”. The second line, “”, means “Today, we sit together and talk to each other”. The third line, “1”, can be translated as “Life is like a play”. The fourth line, “”, means “In Canada, we can suddenly sing together joyfully”.The poem expresses the joy and exciteme.

ChatGPT的写作水平如何,大家可以评说,这里不再展开。

说到ChatGPT写作,这是我近期的一个关注热点。我们所在的多伦多是ChatGPT写作研究的重镇,2023年3月3日,由全球校友峰会加拿大委员会主办的“ChatGPT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多伦多线上举行,通过YouTube直播。此次研讨会是全球首次以ChatGPT与文学创作为主题的国际性高端论坛,我应邀以“ChatGPT的新闻报道测试及其影响分析”为题发表演讲,并以记者身份报道了这次盛会,海内外多家媒体予以转载,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

以此次高端论坛为契机,我们以多伦多地区为核心适时组建了“ChatGPT”文学群,响应者众多,海内外成员已有200多人。目前,我们正在组织“2023全球首届ChatGPT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作品征集,欢迎朋友们踊跃参赛。

2023年4月19日,加拿大星岛A1中文电台播出了知名主持人韩笑女士对我的采访,话题围绕“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将如何进一步影响新闻传播”展开。在这次采访中我谈到了对ChatGPT写作的基本看法,我认为,新技术对媒体行业而言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看是挑战大于机遇。所谓挑战大于机遇,就是说它带给新闻业的新课题是前所未有的。

我在大学教授的一门课程是“传播社会学“,如何认识ChatGPT这一新技术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传播社会学理论可以给出某些答案,我们不妨从媒介技术演进史的层面加以分析。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传播文化依次经历了口语文化、文字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五种形态,或曰五次传播文化革命。当然,五种文化形态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累进、迭加和重构。

我以为,依靠自身技术逻辑诞生的ChatGPT,作为一种“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机器人”,具有某种超然的媒介作用,它在顺应、满足和创造人的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以其固有规律或曰技术理性为人类开辟着新的沟通渠道,引领人们步入新的交往空间。ChatGPT在网络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旺盛成长性,使我们几乎无法追赶它那急速的发展脚步。

ChatGPT“破圈”传播是2023年初最火爆的网络热点话题,可谓“出道即巅峰”,它在问世伊始就引发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争议,各国对此反应不一。新加坡是全球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在其教育系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国家,而意大利则是全球第一个宣布禁用ChatGPT的国家。

仅就智能机器人写作而言,我的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ChatGPT的应用为人类的文学想象力赋能,为人类驾驭复杂生活插上了更加灵动的翅膀;ChatGPT写作让人们从初级的码字劳动中解脱出来,激发创作者脑洞大开,思绪飞扬。忧的是人创造了技术,技术又反作用于人,甚至要控制人,这是技术哲学的悖论。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警惕人工智能弱化人类思维,我们要重新认识人机对话的潜在风险和伦理陷阱。ChatGPT的“不按常理出牌”“胡说胡有理”震惊世人,难怪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等千名专家近日呼吁暂停超强AI研发至少6个月,放慢脚步也许可以看得更清。

作为新闻传播学者、媒体人和写作爱好者,我在多个场合都表明了对ChatGPT的基本态度,归纳为四句话:积极拥抱、谨慎乐观、作用有限、未来可期。不知方家以为如何。

最后,用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1894-1952)在其《传播的偏向》一书中的论断作结,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ChatGPT,让我们拭目以待。

 

孙瑞祥Jack Sun简介:

新闻学教授、文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加拿大传奇文化传媒网总编辑,多伦多音乐学院影视传媒系特聘教授。加拿大观察、北美瞭望、瑞祥视界、瑞祥文创工作室创办人。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高级顾问, “英国女王勋章”获得者。

更多精彩资讯 请扫码关注